刚毕业大学生怎样调整心态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遇到心态问题: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般认同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既有文化差异,也有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主要源于四个方面: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重在关注当事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由于个体先天的遗传及后天的环境不同,经验标准更强调其个别差异。同样的生活事件,当事双方由于自我认知不同,自我体验不同,自我评价也不尽相同。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其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例如:大学生根据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应当具有独立生活与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事务的能力,而如果有的大学生生活能力低下不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便需要引起重视。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更多的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一般而言,我们都要将个体的心理测验结果与常模对照,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在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许多人生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有的心理困惑属于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比如多重压力之于大学生,他们的人生期望、职业抱负、学业期待引发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都需要应付。有些心理问题具有阶段性,当个体心理成熟后会自愈。
- 其他回答
-
大部分大学生刚从学校出来,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停留在主观意识里,对社会不是很了解!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过度张扬!忘记你的身份,以空杯的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谦虚谨慎,与同事们处理好关系,好学勤奋。学会成长,积累经验这才是最主要的。
- 其他回答
-
很多人大学刚毕业,就特别容易眼高手低,想要好的工作又想要好的薪资。
刚毕业,先不要在乎薪资,更重要的是要选对职业,选对方向。找一家好的企业,不在乎工资,从最底层开始干起。
这一点确定之后,就开始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不怕吃苦不怕被人指责,只要有成长有学习就钻进去。前两三年以成长技能为主。
用三年时间沉淀技能和经验,一步步往上走,走到一定程度,有了实力有了筹码才可以谈薪资。
要懂得时间的复利效应,能力的复利效应,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前期的付出一定是辛苦的,一定要熬过来。熬过来之后,自然功成。
- 其他回答
-
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放空自己,将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暂时忘记,主要去攻克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切忌套用书本上的大道理,随意提出战略性建议或方案,因为你不了解问题产生的的背景与时空环境。最好的方式是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