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源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概念,指的是面对外界刺激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不敏感的能力。在考研的过程中,钝感力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不必要的干扰,专注于目标,减少焦虑和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滤干扰:
考研期间,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干扰,比如同学的进度、外界的评价等。拥有钝感力,可以帮助我们不被这些因素所影响,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
提高效率:
当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时,我们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保持自信:
在做题方面,钝感力意味着对自己保持坚定的自信。考研期间,自我怀疑似乎成了一种常态,但我们要坚信,做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当你在做阅读练习时发现全军覆没,这时不要陷入崩溃,而是要对自己说:“太好了,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我将再次深入研究真题,加强练习!”
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也是培养钝感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琐事影响我们的心情,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比如观看课程、阅读相关书籍等。但请记住,不要使用玩手机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因为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更加焦虑。
社交方面的钝感力:
指对别人的眼光和态度“视而不见”,大胆做你想做的,说你想说的,考研期间的社交就是要回归最单纯的沟通状态。讨好型人格一定要放下敏感,有矛盾直接沟通比在心里内耗要强得多。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钝感力在考研复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专注,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考研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