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考研是什么书

元圆教育说 · 2024-12-27 11:35:02

考研中的“永乐大典”指的是 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由明成祖朱棣亲自赐名《永乐大典》。该书历时五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抄写完毕,是明成祖朱棣为了消弭“靖难之役”以后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气,下诏谢缙等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集合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编成一书。

《永乐大典》正文共有22877卷,目录60卷,总计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它收录了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在编撰《永乐大典》的同时,朱棣还命令一批翰林学士汇编朱熹和朱子学派其他宋代大师所写关于《四书》《五经》的注疏,并且摘编他们关于人性问题的哲学论述。这些汇编著作在1415年10月完成并呈报朝廷,用《五经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为书名,在1417年4月予以颁行。这个做法正式承认它们是熟悉儒家学说的法定的捷径。

然而,《永乐大典》的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现存的仅为副本,且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尽管如此,《永乐大典》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