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政治中,矛盾的概念是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它指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到考研政治中,可能会讨论以下几种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起次要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每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次要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是处于支配地位,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有所不同:
1840年之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840年-1949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9年-1956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
1956年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理解这些矛盾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对于分析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