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研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概念
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有关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措施的学科。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难经》:补充《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南宋·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第一本病因学专著。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各自的代表作分别是《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脾胃论》和《格致余论》。
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与整体状态密切相关。
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分析,然后确定治疗方法和用药。
4.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平衡以及相互转化。
五行学说:包括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如木的生长、火的温热、土的生化等。
5. 其他重要内容
证的概念: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性、病位和邪正关系。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既有自然科学的范畴,也具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并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以上是中医基础理论考研的一些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