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为什么不联系导师

大政教育 · 2024-12-27 14:07:11

考研不联系导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态“佛系” :有些同学在考研后、开学前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不想过早接触科研和实验室生活,觉得旅游、打游戏、逛街更有趣。他们希望在读研期间能有更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自卑心理:

部分同学因为复试成绩不理想,以调剂方式被录取,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配”主动联系导师,从而选择被其他同学选剩的导师。

招生规模和专业差异

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

如文科类专业,导师的话语权相对较小,提前联系导师可能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甚至可能因为沟通不当留下负面印象。

招生规模较小、学科研究方向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如理工科类、医学、艺术等,导师通常有较多的实验研究或项目需要学生帮忙,提前联系导师可以增加印象分,对专业本身的问题获得更深的领悟。

导师时间分配:

专硕通常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因为导师的时间大多会留给学硕,且认为专硕的培养价值不够高,提前联系导师容易冒犯对方。

复试准备:

提前联系导师可以让导师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加深印象,有利于提高录取几率。但同时也存在风险,如沟通中出现差错可能给导师留下坏印象,影响复试结果。

公平性:

有观点认为,考研是相对公平的,学生都是同台竞技,只有实力强的才会被留下来。提前联系导师并不一定会增加录取几率,反而可能因为过度干预而影响自己的表现。

建议

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如果心态较为“佛系”,不想过早接触科研,可以选择不提前联系导师。

增强自信:即使复试成绩不理想,也要保持自信,积极准备复试,不要因为自卑而放弃主动联系导师的机会。

了解专业特点:根据报考的专业特点,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理工科类、医学、艺术等专业可以尝试提前联系,而文科类专业则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决定。

注重沟通:如果决定提前联系导师,务必注意沟通的方式和内容,避免留下负面印象。

综上所述,考研是否联系导师需根据个人情况和专业特点来决定,提前准备和沟通有助于提高录取几率,但也需注意风险。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