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机构在招生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以下一些不诚实的手段:
夸大其词和不实承诺
考研机构可能会承诺无法实现的优惠条件,例如“如果考研不过国家分数线,下次可以免费听取辅导班课程”等,而这些承诺往往由于不切实际的“霸王条款”而无法兑现。
虚假宣传和承诺
机构可能会宣传与知名院校有合作关系,或者承诺能够保证学生考上研究生,但实际上这些承诺可能根本无法兑现。
数据不实和欺骗考生
有些培训机构会宣称极高的通过率,如“通过率将近100%”或“考研通过人数全国第一”,这些数据往往不可信,且存在篡改数据的情况。
无照经营和偷税漏税
部分考研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通过挂靠等方式进行经营,同时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
巧立名目和收取高额费用
一些机构会推出各种精品班,通过收取高额费用(如钻石卡、金卡、银卡制度)来吸引学生,而这些费用往往与承诺的服务不相符。
虚假宣传和退费问题
机构在宣传时会夸大其词,如声称有很多高分上岸的学员,而实际上这些学员可能并未在该机构报名。此外,退费时机构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或者设置不合理的退费条件。
师资力量差
有些机构宣传的“名师”可能只是挂名,实际上并不亲自授课,师资力量可能远未达到宣传中的水平。
课程质量问题
机构可能会承诺每年重新录课,但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延迟或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虚假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
有些机构会虚假宣传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师资力量,实际上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实力。
综上所述,考研机构在招生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多种不诚实的手段来吸引和欺骗学生。建议考生在选择考研机构时,要仔细甄别其宣传的真实性,选择有资质、口碑良好的机构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