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背后的猫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字眼含糊,夸大其词:
一些考研培训机构在宣传材料中会夸大其词,例如宣称由教育部批准建立,或者随意提前办学开始时间,夸大办学历史和成绩。
数据不实,欺骗考生:
有些培训机构宣称通过率将近100%或考研通过人数全国第一,这些数字往往不可信。他们可能通过篡改数据来欺骗考生。
无照经营,偷税漏税:
部分考研培训机构无照经营,不仅躲过了教育部门的验资,还能偷税漏税。
巧立名目,收取高额费用:
一些培训机构推出所谓的精品班,通过收取高额费用(如钻石卡、金卡、银卡制度)来吸引学生,并且有些协议甚至承诺一定能通过初试或考上研究生。
虚假宣传,诈骗消费者:
有些考研辅导机构在网上宣称有“内部消息”或“私密人脉”可以“保分包过”,但这些承诺往往只是骗局,最终考生不仅无法获得承诺的服务,还可能面临退费难题。
高科技设备或“内部关系”作弊:
虽然这些手段在国家级考试的严格监控下行不通,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手段进行诈骗。
声称与高校合作:
一些培训机构声称与高校有合作关系,可以指定专业课老师一对一辅导,但实际上这些机构可能并未提供所宣传的服务,导致考生权益受损。
高价贩卖考研资料:
有些不法分子通过高价贩卖所谓的“内部资料”来行骗,这些资料往往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欺诈行为。
综上所述,考研背后的猫腻主要涉及虚假宣传、数据不实、无照经营、高额收费、诈骗消费者等多种手段。建议考生在选择考研培训机构和资料时,务必谨慎,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并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以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