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政治考研经验

百科旅行号 · 2024-12-27 16:21:26

关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复习规划

第一轮复习 (2-6月或7月):

阅读核心书目,建立知识框架。

跟随专业老师上课,补充重点知识。

第二轮复习(重点,7月-12月考前):

做历年真题,总结考点并对照书本。

针对不明确的知识点,查阅资料补充。

制定计划,每做完一份真题由老师批改并反馈。

开始专题复习,如政治学概论的板块模型总结。

教材选择

政治学概论

主线教材:燕继荣教授的《政治学十五讲》。

时新教材:杨光斌教授的《政治学导论》。

其他参考:罗思金的《政治科学》、海伍德的《政治学》、许振洲教授的政治学讲义、唐士其教授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备考策略

信息收集:

提前搜集考研信息,特别是关于北大国关的报录比、专业课真题和参考书目。

外语基础

大一开始打外语基础,尤其是对于不考数学的学生来说,外语成绩对复试资格影响很大。

专业课准备

从大三开始系统阅读参考书,注意北大国关的参考书多且范围广,考题灵活。

时政关注

北大国关的题目常常贴合时政,因此整个备考期间应持续关注时政。

实践经验

放弃与选择

有学生因专业课难度大而选择放弃国关,转而侧重战后国关史和新中国外交的国政。

报录情况

明确目标院校后,分析报录比、真题和参考书目,选择合适的院校。

总结

复习要有计划,分阶段进行。

教材选择要有重点,主线教材为主,时新教材为辅。

备考策略要全面,包括信息收集、外语基础和时政关注。

实践经验表明,明确目标和适时调整策略很重要。

以上信息结合了不同时间点的经验分享,希望对你的考研准备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