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中确实存在第一学历歧视的现象。
现象普遍
考研复试中,导师往往会优先选择本科院校较好的学生,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一学历歧视”。
985、211、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复试中通常具有优势,而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可能会因为第一学历不高而受到歧视。
原因分析
部分高校将新招学生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的比例作为评价招生政绩的指标,导致招生过程中出现唯学校“出身论”的现象。
导师的刻板印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导师认为高考比研究生考试更严格,因此考入这些高校的学生本身就更优秀。
影响
第一学历歧视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还会导致学历高消费和学历内卷。
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考研复试中可能会因为第一学历问题而处于不利地位,影响其面试评分和最终录取结果。
建议
完善研究生招生复试,建立科学的基于能力的学术评价体系,以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引导学校和学生平等竞争。
取消研招复试,仅凭初试成绩录取的做法并不可行,因为这样会强化应试教育,影响本科教育质量和研究生招生质量。
普通本科院校应扭转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定位,重视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避免仅追求考研率。
综上所述,虽然考研复试中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存在,但通过完善招生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及转变办学理念,可以逐步减少这种歧视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