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中的诊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望诊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五色的临床意义。
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头面部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斑疹、白㾦、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闻诊
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喷嚏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嗅气味:尿臊气、烂苹果样气味等病室气味。
问诊
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问汗:特殊汗出(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问疼痛的性质、部位。
问耳目、问睡眠。
问饮食口味: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
切诊
切诊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脉诊、触诊等。
这些资料涵盖了中医诊断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具体内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建议考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系统整理这些资料,结合教材和实际临床案例,加深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