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准备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进行种植。
深耕土壤,一般深度为18-20厘米,以利于根系生长和土壤保水。
施肥
施足底肥,通常每亩施用磷肥40公斤、钾肥10公斤、尿素5公斤。
追肥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进行,根据水稻长势决定是否追肥。
水分管理
旱稻虽耐旱,但在关键生育期仍需适当灌溉,如苗期、孕穗期等。
采用浅一湿一干交替间歇灌水法,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状态。
杂草控制
播种前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清除杂草。
出苗后用丁草胺、仲丁灵等药封闭,后期根据杂草情况选用合适的除草剂。
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使用化学节水剂和化学调控剂,以及生物防治方法。
收割
根据品种和生长环境调整收割时间,确保稻谷品质。
干燥与储存
收割后充分晾晒和干燥,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旱稻种植需要综合考虑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水分控制、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旱稻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