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思修法的题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单选题
思修部分的单选题主要集中在11~14题。
多选题
思修部分的多选题主要集中在30~31题。
分析题
思修部分的论述题包括37题,主要考察的是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人生价值、中华传统美德、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等内容。
结合以上信息,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道具体的思修题目示例: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两者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人生价值
内涵: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层次: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美德。
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
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启示新时代青年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
这些题目涵盖了思修法基的主要内容和考察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重点掌握这些内容,以应对考研中的思修法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