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
学校有少量调剂名额,但通过调剂系统发完通知后,还会电话通知一些调剂生来复试,存在暗里筛选生源的情况。
燕山大学:
想要收211的调剂考生,但对高分一本考生声称能调上,有名额,实际上可能会从备选考生中挑选。
南京理工大学:
为双985考生预留调剂名额,且在一志愿考生之前复试;调剂不要双非,分高也不收;复试名单、时间、拟录取名单出来得很晚。
江南大学:
调剂生和第一志愿一起公平复试,但专业课考试科目不一样,且不优先录取第一志愿。
中科院微系统所:
通过率很低,因为270分的划线并不符合老师心中的预期。
河南理工大学:
复录比超高,某些专业高达12:1,调剂招收五个,但进复试的大概能有60多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调剂要求低导致调剂人数扎堆,2022年复录比达到10:1,刷人很猛。
上海海事大学:
英专调剂复录比极高。
太原理工大学:
调剂要求很低,且官网上会故意隐藏调剂缺额,信息不公开透明,复录比超10: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作为B区巨热门院校,以往竞争都非常激烈,去年的复录比基本都超过10:1。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作为B区的“调剂小清华”,压分黑料是出了名的多,拟录取名单公布晚,参加复试后几乎没有时间去准备其他学校的调剂。
长江大学:
研招办会打电话咨询学生是否有时间参加复试,但之后并没有发出任何复试通知,且会故意拖延复试时间。
河北大学:
复试系统开放前联系过老师,向老师再三确认可以报考后并没有发复试通知。
南开大学:
金融学院复试分数线370分,进入复试有199人,但实际录取58人,复试刷人的比重非常大。
西北大学:
在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直接在面试环节刷掉十几个人。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复试名额为84个,但录取人数为46人,刷掉了38人。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美术)专业,今年的复试差额比达到1:1.5。
浙江工商大学:
2023年会计专硕一志愿复试的淘汰率再创新高,淘汰率高达82.8%。
天津大学:
会计专硕计划招生28人,却给了126人复试资格,复试比将近4.5:1。
重庆大学:
中国史一志愿复试人数6人,统招名额只剩两个,复试比达到3:1。
这些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复试水分较大的情况,建议考生在选择报考这些学校时要慎重,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