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于1516年出版的对话体游记作品,被视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开端。以下是关于《乌托邦》及其材料的一些关键信息:
托马斯·莫尔及其生平
生平:托马斯·莫尔出生于1478年,英国伦敦的一个法官家庭。他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并在大学毕业后担任律师。莫尔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有《乌托邦》、《关二异端的对话》、《致波美拉尼亚人书》和《国王查理三世的历史》等。
《乌托邦》的主要政治思想
反对战争:莫尔认为战争是野兽的行为,频繁的战争给社会带来灾难,反对国王进行侵略战争,主张国王应专注于治理国家,使人民繁荣。
反对私有制: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贫困和灾难的根源,主张建立一个“共有共享”的社会,一切归全民所有,人人劳动,人人温饱富裕。
反对独裁:莫尔主张按照民主制建立城市联邦国家,官吏由集体选举产生,反对独裁统治。
《乌托邦》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弊病,着重描绘了一个废除私有制的理想社会,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根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影响:莫尔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尊重个人自由和个性。
《乌托邦》的材料
出版信息:《乌托邦》最初用古拉丁文写成,在比利时出版,于1516年出版。
写作动机:关于《乌托邦》的写作动机,有观点认为它是莫尔转述他人见解,也有观点认为是他借他人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
结论
《乌托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政治和社会思想的先驱,对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