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逻辑中,周延性问题主要出现在直言命题中,它涉及到主项和谓项是否涵盖了其全部外延。周延性的判断规则如下:
全称命题(SAP):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例如:“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在这个命题中,“物体”是周延的,因为它涉及到了所有的物体,而“运动”则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状态,因此不周延。
特称命题(SEP):
主项周延,谓项周延。例如:“所有金属都不是导体”,在这个命题中,“金属”和“导体”都是周延的,因为命题断定了金属的全部外延都不是导体。
肯定命题(SIP):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例如:“有些学生喜欢数学”,在这个命题中,“学生”和“喜欢数学”都没有涵盖全部可能,因此都不周延。
否定命题(SOP):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例如:“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在这个命题中,“学生”没有涵盖全部可能,因此不周延,而“不喜欢数学”则涵盖了所有可能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因此是周延的。
总结起来,在考研逻辑中:
全称命题(SAP)的主项是周延的。
特称命题(SEP)的主项和谓项都是周延的。
肯定命题(SIP)的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否定命题(SOP)的主项是不周延的,谓项是周延的。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周延性问题在考研逻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