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的录取比例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数据:
同济大学:
经济学专业的报录比普遍在10:1,其中金融学最高,达到了14.5:1。
东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的报录比为9:1,金融学为8.5:1。
华东师范大学:
金融学报录比为9.6:1,国际贸易学为28:1。
东华大学:
金融学报录比为2.9:1,产业经济学为5.45:1,国际贸易学为3.4:1。
郑州大学:
理论经济学报录比为4:1。
陕西师范大学:
进录取名单的比例是按照1:1.2,即拟录取10个人,进复试12个人,刷人较少。
中央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学专业在2021年统考录取仅3人,报考人数高达151人,报录比超50: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硕专业2022年的报录比均超过10:1。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硕士专业的金融分析师、金融科技等多个方向在2022年的报录比都在15:1以上。
厦门大学:
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2013年的报录比为20:1。
江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
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一志愿未有人上线,招收调剂,报录比接近1。
兰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专业)、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报录比集中在1-2之间,竞争相对不激烈。
综上所述,经济学考研的录取比例较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双非院校,而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的报录比则非常高,如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硕士专业。建议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综合考虑自身的竞争力、兴趣以及专业的热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