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跨考是指 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同或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研究生考试目标,进行研究生考试复习和考试的活动。跨考考研中还包括“三跨生”,即同时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进行考研。以下是关于跨考考研的一些关键点:
是否需要加试
本科考研一般不需要加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地域是否有限制
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三跨生)在政策上是允许的,但难度相对较大。
专业是否限制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原因可能是专业专业性太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例如临床医学等专业。
报考时一定要仔细了解院校的相关规定。
是否需要基础
部分专业接收跨专业考生,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否则难以考上,即使考上也可能在后续学习生涯中遇到困难。
跨专业考研需要注意的事项
文科转理工科要慎重,理工科一般都要考数学,本科文科专业的同学数学基础薄弱,重新开始学数学是很大的挑战。
必要时考虑降级,如果想考的专业是热门专业,可以考虑学校稍微降一点级。
收集资料难,隔行如隔山,本科专业不同,存在大量的信息差,跨考生要弥补这些信息差。
面试难度更大,院校更倾向于选择本专业或本专业相关专业的考生,跨考考生在面试中可能处于劣势。
具体案例
有考生因出于兴趣或职业发展前景选择跨专业考研,例如,本科学习英语专业的张璟仪选择“二战”华师心理学专业。
另一位考生从药管专业跨考到社医与卫管专业,考研心路历程艰难但最终成功。
建议
明确目标: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专业,并深入了解该专业的要求,包括专业课程设置、考试科目、历年真题等。
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包括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保持计划的灵活性。
构建知识框架: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梳理出专业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构建知识框架有助于系统理解和记忆专业课知识。
注重基础: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课本、习题集和网络课程等资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真题训练与模拟考试:通过真题训练熟悉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调整复习策略。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加入考研群组、参加学术讲座等,与其他考生或专业人士交流心得,拓宽视野。
总之,跨专业考研需要充分准备和了解目标专业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以提高成功率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