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神奇的事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师姐逆袭
示例一: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师姐报考人大未进面试,但成绩优异。在调剂系统开放后,她积极寻找信息,并与同学建立信息共享群,最终成功调剂到北大医学院的心理学相关专业。
主动联系成功
示例二:一位同学报考专业top3高校并进入面试,但未录取。他主动联系导师,最终调剂到中央民族大学,并跟随院长学习,毕业后成为某211高校的教师。
免试名额
示例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发现了某西南211高校的免试名额,直接读研,并在读书期间表现出色,最终留校任教。
信息及时获取
示例四:一位报考人大的同学在调剂期间坚持不懈地关注信息,最终在某天夜里看到交流群里分享的中国社会科学大学的调剂名额,成功从学硕转为专硕,并在九月入学。
调剂系统异常
海王鸽你没商量:南科大在第一年自主招生中被质疑放鸽子行为,调剂考生最终未录取。
几个名额千人抢: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研究院扩招几个名额,吸引了千人参加复试。
一志愿和调剂一起复试:广西大学某专业让一志愿和调剂生一起复试,调剂生分数普遍较高,最终全部录取。
老师业务不熟练:有考生因研招办老师的建议修改志愿,最终错过调剂机会。
调剂群里鼓动人心:调剂期间,一些考生因群里信息而做出错误决策。
确认时间异常
两分钟内完成确认:有考生收到复试通知确认时间仅为一分钟多钟。
半夜收到调剂信息:有考生在凌晨两点收到调剂信息,要求三小时内确认。
志愿被篡改
志愿被动:有考生发现自己的调剂志愿被异地修改,且密码被更改,最终报警处理。
复试收费不透明
复试收费:有学校复试收费但不直接告知,收费系统使用特定浏览器才能看到。
复试时间混乱
时间管理混乱:有学校在复试通知中未明确时间,导致考生错过重要信息。
信息泄露
信息被利用:有考生的报名被人为取消,后通过求助新疆考试院才得以正常参加考试。
这些事件反映了考研调剂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同时也提醒考生在调剂过程中要谨慎行事,多方核实信息,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