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4年,关于考研数学视频复习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基础不牢攻难题
考研数学大部分是基础题和中档题,难题和偏题只占20%左右。一些学生喜欢做难题,忽略基本知识点,往往因小失大。在基础不牢的情况下,做难题得不偿失。一定要从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打牢基础,透彻理解,这样遇到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忽略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许多学生不记概念、公式和定理,做题时翻书查阅,长此以往,所获较少。数学逻辑性较强,概念、公式和定理之间联系紧密。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记忆,不要一味地靠翻教材解决问题。如果因为这些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丢分,实在不划算。
自主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差,报了辅导班之后,就仅仅去听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下次遇到老师讲过的题目,依旧无从下手。学习太被动,平时又不多思考,注定取得不了好成绩。考研是自己选择的道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不断攻克难题。
单纯模仿,不重理解
一些学生由于复习时间紧或复习得不充分,于是就投机取巧。单纯地去模仿现有的方法和技巧,题目稍有变化,便束手无策。其实,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有其使用的前提和适用范围。一味地模仿事倍功半,不可取。复习时必须脚踏实地,清楚每种方法和技巧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一套做题理论。
光看题、不动手练习
有的学生在复习时只看不练,导致眼高手低,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点。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纰漏,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的复习必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要想避开这个误区,首先要买最精品、经典的资料,以往考过的同学、辅导班老师都会给同学们提供购买资料方面诚恳的建议。这样保证不把时间浪费在鱼龙混杂的资料上面。在确定了经典资料之后,就要反复做,把考研会遇到的经典题型做透。
消极迎战,效率低下
许多考生因为害怕数学而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这样的复习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取得好成绩。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克服惧怕心理,树立必胜的信心,化消极被动为主动,才可以在数学的学习和解题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
只重技巧,不重理解
学生片面追求别人现成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每一种方法和技巧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前提,单纯的模仿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塌实地透彻理解每一个方法的来龙去脉。
把看题等同于做题
有的学生只是匆匆看题而不动手练习,这样会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也无法提高解题能力。要想避开这个误区,首先要买最精品、经典的资料,然后反复做,把考研会遇到的经典题型做透。
只追高难,不重基础
一些学生只关注高难度的题目,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会导致基础不扎实,难以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正确的做法是打好基础,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然后再逐渐提高难度。
没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的主心骨和计划,盲目跟随他人,这样会导致复习没有针对性,效果不佳。正确的做法是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看课本和做题不能达到平衡
有的学生只看书不做题,或者只做题不看课本,这样会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正确的做法是在看课本的同时,多做习题,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其他同学比进度
一些学生喜欢和其他同学比较复习进度,这样会导致自己的复习计划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因为过度焦虑而影响学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复习,不要过分关注他人的进度。
只要研究难题就好了
有的学生认为只要研究难题,基础题就简单了,这是一个误区。正确的做法是先打好基础,掌握好基础题,然后再逐渐研究难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