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格局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
区域合作的机制
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这些内容在考研政治中可能会以分析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战略,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