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研小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考研目的 :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有更大的学历优势,还是为了弥补本科没能考上名校的遗憾。避免跟风考研,确保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院校及专业选择
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时,要考虑院校的排名情况、近五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考虑院校的985或211身份,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以及近五年的参考书变化、专业课真题销售情况、辅导班开办情况等。
考研报名及流程
考研报名包括预报名、正式报名、现场确认、初试、初试成绩发布、国家线公布、调剂系统开通和复试等环节。
关注报考点与招生单位的选择,确保选择合适的报名考试地点,并关注各类公告信息。
考研科目
大多数专业考四门,包括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各100分)、两门专业课(各150分)。管理类联考只考两门(管理类联考综合200分+英语100分)。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在培养目标、考试难易程度、学费、读博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初试难度较大,一般考英一;专业型硕士一般考英二。
考研分数线
考研分数线主要分为国家线、院校线和录取线。国家线是进入复试或调剂的基本要求;院校线通常不低于国家线;录取线是报考专业录取的最低分数。
其他注意事项
了解考研的基本常识,如考研时间、内容、学硕和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避免踩坑。
确定考研方向,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并提前做好相关证件和考研用品的准备。
参加竞赛可以为简历加分,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资格证书等。
这些小常识可以帮助在职考研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考研过程,提高考研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