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考研内科中,胃痛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病因病理
常见病因包括外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及药物损害等。
病机主要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有气滞、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以气滞为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首当分虚实,实证多痛急而拒按,虚证多痛缓而有休止,痛而喜按。其次辨寒热,寒证遇寒痛甚,得温痛减;热证胃脘灼痛,喜凉恶热。再次辨气滞血瘀,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又当邪正兼顾。此外,散寒、消食、理气、泄热、清化湿热、化瘀、益胃等。
分型治疗
寒邪客胃:常用方如香苏良附散。
饮食伤胃:常用方如保和丸。
肝气犯胃: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
胃阴不足:常用方如益胃汤。
脾胃虚寒: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
湿热中阻:常用方如清中汤。
瘀血停胃:常用方如失笑散合丹参饮。
鉴别诊断
胃痞:部位同在心下,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以满为患。
真心痛:部位在胸骨后,痛如针刺,剧痛,动辄加重,常有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较急。
腹痛:部位在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性质和部位与胃痛不同。
治疗选方
对于胃痛的治疗,最常用之法是理气止痛,常用的方剂包括香砂六君子汤、逍遥散、保和丸、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等。
在准备考研时,建议考生详细复习胃痛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及分型治疗等内容,结合病例分析题和模拟试卷进行练习,以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