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 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主持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初名《文献大成》。该书编纂工作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历时五年,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抄写完毕。全书共有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总计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
《永乐大典》的内容囊括了我国明朝以前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丰富资料,可谓包罗万象。它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在编纂过程中,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参与编纂者超过三千人。全书采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一笔一画抄录完成,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广、编纂之精,均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历经多次浩劫,现存的《永乐大典》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各地。尽管如此,《永乐大典》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被誉为中国古代编纂的最大类书和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