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神经病学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结构病损后的症状分类
缺损症状: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出现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
刺激症状: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或瘢痕刺激后引起的癫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释放症状: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的锥体束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
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如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和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等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白质组成。
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瘫痪: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睡和昏迷,昏迷又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和深昏迷。
神经病学相关综合征
古茨曼综合症:优势侧顶叶角回皮质伤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书写不能和失读。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ng征和Bruzinski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
病理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广泛,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局限,肌张力降低,呈迟缓性瘫痪,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这些内容涵盖了神经病学的核心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复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病例和临床实践,加深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