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倒流现状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双非院校专业优势
部分双非院校的专业课程办得非常成功,毕业的学生受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青睐。这些专业在招收研究生时,经常能招收到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形成考研倒流的一个原因。
就业压力
经济下行压力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路和更高的起点,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由于考985、211学校的研究生难度很大,一些学生选择相对好考的院校,导致考研倒流现象。
学历贬值
高校扩招导致每年本科毕业生增长迅速,而用人单位没有相应增长,供需关系失衡,导致学历贬值现象严重。这使得部分就业困难的人加入考研大军,进一步加剧了考研倒流。
考编考公看重学历
疫情原因使得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更加看重稳定性,考公热和考编热随之而来。一些用人单位提高了准入门槛,研究生学历成为一些人考公、考编的拦路虎,这也促使更多人选择考研。
考研目标变化
传统的考研一般是向上考,即“双非”考“双一流”高校,但最近一年出现了向下考的“逆流”现象。考上研究生已经成为报考者第一目标,学校与专业的好坏暂居其次,考研全面高考化,大部分人都把读研作为出路。
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
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大涨80万,达到457万,创下历史新高。由于录取人数有限,很多学生考不上研究生,于是选择向下考研,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获得研究生学位。
选择院校与专业的心态
部分学生在选择考研院校与专业时,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与特点选取相应的学校与专业,导致在后期的复习中缺乏动力,甚至因为找到了好工作或忍受不了考研的枯燥而放弃考研。
建议
学生层面: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与特点,选择合适的院校与专业,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避免盲目跟风。
高校层面:双非院校应继续提升专业质量与就业优势,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社会层面:用人单位应合理设置准入门槛,避免过度追求高学历,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缓解就业压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研倒流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缓解这一现象,需要学生、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就业环境,提高研究生学历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