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文的层级写好,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准则:
标题层次
第一层:使用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
第二层:使用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
第三层:使用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2.”、“3.”。
段落安排
每篇论文应解决一个问题,段落安排应突出段旨,使论文层次清楚、段落分明。
内容完整性和独立性
每个层次应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既要符合整体论文的主题,又能在局部上形成自洽的论述。
避免重复或冗余,保持各层次之间的独立性。
逻辑性和连贯性
各层次之间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顺序,使读者能够理解论文内容的发展脉络。
例如,在理工科论文中,可以按照问题提出、实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顺序进行层次划分。
正文格式
正文内容应使用12号字,行距为2倍行距,页边距左为3cm、右为2cm、上为2cm、下为2cm。
对于其他样式的格式,要求不变。对于其他级次的标题或者需要突出的重点部分,可用五号黑体字体进行标示。
层次编号
层次编号应从1开始,逐层递增,例如:“1.”、“1.1”、“1.1.1”等。
标题层级应用
论文的层次结构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纵向组合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或问题发展的脉络进行层次划分;横向组合则适用于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并列或对比的方式组织。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准则,可以有效地组织论文的层次结构,使论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