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被指责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占用教学资源
毕业生考研被指责为占用教学资源,尤其是专用教室。在校生认为,考研学生应该早点到教室占位,而不是通过拿东西占座。考研学生使用教室资源被视为浪费,且认为无论是在校生还是考研学生,都不应该这么做。中国大学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特权资源。
考研歧视
在考研过程中,有些考生因为性别、生理缺陷、本科院校等个人属性而受到不平等对待,这被称为考研歧视。虽然名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之间的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且合理的,但考研中的所谓“歧视”仍被视为一种问题。
家长和学生过分焦虑
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和学生因为担心孩子的健康而提出特殊要求,如希望老师能多照顾生病的孩子。然而,监考老师因担心自身健康而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引发了家长和学生在考研过程中的过分焦虑。
无意义感与啃老
有些观点认为,考研可能源于一种无意义感,即年轻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能从当前所做的事情中收获价值感。此外,有人认为考研被视为一种啃老行为,即年轻人放弃努力,单方面消耗父母。
考试作弊与违法行为
近年来,考研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如“免考入学获双证”、“考试包过”、“内部指标”等。这些行为被指责为破坏人才选拔制度、公平竞争和社会风气,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建议
合理使用资源:考研学生应尽量提前到教室占位,避免占用过多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公平使用。
反对歧视:应倡导公平的考研环境,避免因个人属性而进行不平等对待。
健康与公平:家长和学生应理性看待考研,关注孩子的健康,同时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诚信应考:所有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则,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考试作弊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