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压分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判卷标准不同,导致考研分数只能在同学校同专业间“相对”排名比较,而不具有全国统一的“绝对”横向可比性。一些地区(如旱区)的阅卷标准较严格,平均分相对较低。
学校差异:
由于考研的专业课通常是由各高校自主命题,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出题难度和评分标准不一致。一些学校为了招收优质生源,可能会故意压低专业课分数。
生源质量:
一些院校为了提升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会采取压分策略。通过压低一志愿考生的专业课分数,尽量让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无法上线,从而名正言顺地招收调剂生,挑选出本科985/211的考生。
控制招生人数:
研究生招生有总人数限制,一些学校为了使总的招录人数不超标,可能会通过压分来控制过线人数,以便为其他学生腾出调剂名额。
区分学生:
压分还可以用来区分学生,一些学校可能通过压分来确保录取到更优秀的学生,从而提高整体研究生生源质量。
调剂策略:
部分学校可能通过压分,使得一些一志愿考生无法上线,从而在调剂时吸引更多优质的调剂生。
需要注意的是,压分现象并非所有学校都会采取,一般集中在一些中等偏上的学校,而一流大学通常不会压分。此外,压分行为也可能受到社会舆论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因此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敢于明目张胆地进行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