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亲戚关于考研的询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亲戚家小孩的情况,抓住机会及时反问,比如:“想必XX成绩一定很好吧,考到年级第一了吗?”。
反客为主,主动出击
当亲戚开始提问时,可以先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并迅速转移话题,例如:“谢谢您的关心,考研确实是挺难的,诶,您孩子今年赚多少钱呀,我要是考不上研,想向他在工作方面取取经。”。
开启糊弄模式
如果亲戚坚持追问成绩,可以嗯嗯啊啊的问弄过去,再问就是不清楚不了解不知道,“可能失忆了”,反正有的亲戚也不是一定关心的你的成绩,不过是无聊生活中的谈资。。
如实相告
如果你通过估分,对自己的成绩很有把握,能够明确地预知自己到底有戏没戏,而自己本身又是一枚耿直boy/girl,那不妨干脆就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挺好的,过线没问题”或者“没戏,考虑找工作/考公务员/二战”。。
标准答案
如果你对自己的成绩没有太大把握,或干脆不想回答,那就统一采用标准回答:“不知道”, “成绩还没出呢”。。
主动出击
例子可参考: 阿姨(叔叔)好,您家孩子考得怎么样呀? 先发制人型 姑姑股票涨了嘛? 大表哥结婚了嘛? 伯伯二胎了嘛? 大智若愚法: “找实习了吗? 闭门法: 【我是张阿姨】【……】 【开门啊!】【……】 【借点酱油!”。
岔开话题
与“糊弄大法”尚且还片面的回答了一下,而“岔开话题”这个方法,则更加直接,俗称“打岔”。这个方法是“看,UFO!”。
灵魂拷问不要怕,废话文学走天下
回答了宛若没没回答的神奇句式,既不会让你陷入不礼貌的尴尬境地,又能有效终结话题,这雾里看花的对谈谁不迷糊?。
反将一军
适用于被冒犯感强烈的场景。牢记指导思想就一条: 消消火,别上头,凡事多问几个“and you?”。
模棱两可
不明确,不承认,不解释。切忌陷入回答“是”或“否”的思维定势!。
透明人
努力消除自己的存在感。上述几种方法都是比较主动的,而对于性格内向的朋友们,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努力消除自己的存在感。
简明扼要,如实回答
“成绩还没出, 等结果中 。” “考得还可以,但最终结果还要 等 。”。
积极乐观,展现信心
“我觉得自己 发挥得还不错 ,希望有个好结果。” “虽然竞争很激烈,但 我尽力了 ,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后悔。”。
先找工作再读研吧
“谢谢您的关心,但我觉得现在对我来说,深造 更适合我的发展规划 。” “我觉得 现在正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好时机 ,工作与学业并不冲突。”。
根据以上策略,你可以灵活应对亲戚的询问,既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又能够展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