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过程中存在压力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来自同学的歧视
不同出身的歧视:在复试或研究生入学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之间可能会产生歧视链。例如,985高校的同学可能会歧视211高校的同学,普本的同学可能会歧视专升本或自考的同学。
来自院校和导师的歧视
院校歧视:有些院校在研究生招考时会明确注明不接受专升本考生或非全日制考生,这导致这些考生在复试时会受到不公平对待。
导师歧视:尽管有些导师在挑选研究生时更注重科研能力,但在实际复试过程中,一些导师仍会受限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某些背景的考生持有偏见。
来自招聘单位的歧视
HR的学历歧视:有些HR在招聘时并不了解专升本,因此会限制仅接受本科阶段四年制的应届生,这导致专升本和普通本科生在找工作时受到歧视。
第一学历歧视:很多招聘单位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第一学历,985、211高校的同学往往更受青睐,而专科生则处于不利地位。
考研竞争激烈
竞争压力:研究生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对手来自全国各个层次院校,专科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条件上可能稍有不足,这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加试要求:专科生在考研复试中通常需要加试两门科目,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报考院校受限
院校选择余地小:专科生在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可选的余地较小,部分学校的报名要求会将他们拒之门外,尤其是顶尖院校。
保护一志愿:有些学校不保护一志愿,导致一志愿考生先复试,调剂考生后复试,这可能会影响专科生的录取机会。
学历歧视心理
怀疑心理: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老师可能会对专科生持有怀疑心理,认为他们能力不如本科生,这种心理会影响到专科生的录取机会。
名校情结:一些老师可能会倾向于录取名校毕业生,即使他们的初试成绩和大学经历并不突出,这也会导致对非名校毕业生的歧视。
综上所述,考研过程中的压力歧视主要是由于不同背景考生之间的竞争、院校和导师的主观判断、招聘单位的学历偏好以及考研本身的激烈竞争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种歧视,建议专科生在备考和复试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并提前了解并准备好可能遇到的歧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