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景观主题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限制性主题空间
叠院、抬台、穿障:如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8年“享受时光”主题的景观空间设计,涉及跌落的空间体量、变化的院落、围合与开放等元素。
新农村绿地设计: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018年的设计主题,要求设计一处供人们休闲、健身、交流的绿地,并保留一些原有物品作为留恋。
非限制性主题
城市中心公园:许多高校喜欢以学校所在城市为背景,考察城市中心公园的设计,注意公园的开放性和周边业态情况。
居住区公园:需要仔细考虑使用群体的特殊需求,如老年人群体、儿童群体、残疾人群体,并注意功能布局和交通动线。
专项公园:包括植物园、儿童乐园、体育公园、水景公园、文化纪念性公园等,如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18年的设计主题。
其他主题
海绵城市:涉及城市雨洪管理,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以及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建设方法。
雨水花园: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和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棕地修复:针对因污染或环境问题而影响到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场地,通过合理方式进行修复和发展。
美丽乡村:包括乡村景观的建设与发展,统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绿道与生态廊道:包括城市中的绿色漫步、骑车、跑步的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系统,以及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区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等生态服务功能。
数字景观、开放式社区、康复景观设计:涉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景观设计,以及开放式社区和康复景观的设计理念。
这些主题涵盖了从传统的景观空间设计到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反映了景观园林设计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建议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多关注这些主题,并结合自己报考院校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