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期间,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有效打发时间:
合理调整时间配比
根据各科目的分数占比来分配时间,如150分的科目应占据多于全天复习时间的一半。
数学和专业课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以灵活调整。
英语单词的背诵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例如在排队打饭或课间休息时记几个单词。
阅读理解可以作为一种轻松转换思维的方式,安排在专业课或数学学习之后进行。
政治课程可以安排在精力不集中的时间段,通过听网课和看知识点来理解,然后利用睡前时间进行回顾和总结。
学会划清界限,排除杂事干扰
给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例如每学习50分钟,休息10分钟。
在学习时间内,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避免被无关信息所打扰。
如果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可以使用番茄钟,从最初的25分钟逐渐增加到1小时,甚至更长。
找一个考研伙伴互相监督、鼓励,共同进步也是一个好方法。
制定详细且具有弹性的学习计划
将每天的学习任务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和时间段,例如上午8点到10点学习某章节,下午2点到4点做英语阅读并整理错题。
计划中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或未完成的任务。
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专业课和数学,注重理解和总结,建立知识框架,而不是死记硬背。
对于英语和政治,运用记忆技巧,如联想和口诀。
分项列表法
将需要完成的事情写在便签纸上,战略性地贴到不同的位置,比如电脑右上角,一抬头就能看见。
从最重要的地方开始,逐步完成,这样可以很好地完成每天的计划,做好时间的管理。
主次排序法
每天早上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逐条列出,从最重要的工作开始做,逐一做完所有工作,在做完的工作后面做标记。
每天看着完成的工作清单,成就感倍增。这种方法适合短期工作。
借助身边的工具
使用带有日历的工作笔记、台历或桌面日历等时间管理工具,便于查阅自己的已经完成的工作内容,也便于总结和查找已经做过的项目和事情的截止日期。
保持良好心态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
区分重要优先级,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其余不重要的没时间就不做了。
学校里的课能不去就不去了,一些水课纯属浪费学习时间。
本科实习也要学会用巧方法,老师面前装好人,背地里学习,考研最重要,其他往边靠。
区分时间紧迫度
同等重要性的事情区分时间紧迫度,先把时间最紧张的事情完成。
比如有一个申请材料递交时间截止到明天,那就要先把材料弄完再完成自己的学习安排。
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要找到一个舒适且高效的学习方式,比如适合自己作息时间的复习计划。
模块化规划时间
将学习任务分成小块,便于管理和完成。
比如,每天的学习任务可以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后进行适当的休息。
目标量化
目标一定要量化,不能说上午背一个小时单词,而是上午7:00-8:00背完5-10页的单词并默写一遍。
自己心里要有数,如果完不成这个任务,下一个任务就会被耽误。
今日事今日毕
今日事今日毕,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有效的时间管理法则。
根据效率研究员詹森·詹宁斯的说法,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效率的人,便是养成每件事都一次性干完的习惯。
分清轻重缓急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备考过程中,你要面对的事情特别多,如何恰到好处地做好规划安排,考验时间管理智慧。
一般来说,我们要选择最重要、最紧急或最有价值的事情放到前面做,而判断这个“最”的标准每个人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