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考研的典故是什么

热能正能量 · 2025-01-04 08:54:2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建立北齐王朝,有人提出改姓高氏,但有人反对,认为宁死也不改姓,表达了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商人卖珠宝,用名贵的木料造成精致的小盒子,结果郑国人只买了盒子退还了珠宝,讽刺了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行为。

开天辟地:

宇宙初开时,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后劈开天地,其身体各部位成为宇宙万物,象征创造和起源。

举一反三: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演变为成语“举一反三”,表示灵活思考和运用知识。

一意孤行:

西汉赵禹制定法律,不受他人干扰,坚持独立判断和处理事务。

一鸣惊人:

齐威王初期沉溺于饮酒作乐,淳于髡以谜语讽刺,齐威王醒悟后振作,使齐国强大。

铁杵磨针:

李白小时候逃学,见老婆婆磨铁杵,受其启发发奋读书,最终成为著名诗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泰钦小和尚解答方丈的难题,指出系铃人能够解铃,比喻谁惹的麻烦由谁解决。

一字千金:

吕不韦为巩固政权,悬赏千金求《吕氏春秋》,后成为成语,形容文字价值极高。

掩耳盗铃:

春秋时小偷偷钟,因害怕钟声被人发现而捂住耳朵,结果被人捉住,讽刺自欺欺人的行为。

万死不辞:

貂蝉对司徒王允表示愿意为除掉董卓效力,即使万死也不推辞,后成功实施“连环计”。

望梅止渴:

曹操在军事行动中骗士兵们有梅子可吃,从而提高士气,后来成为成语,形容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退避三舍: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以示友好,后利用楚军骄傲轻敌击败楚军。

九牛一毛:

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腐刑,痛苦之余想到自己地位低微,决定活下去,完成《史记》,表达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

开卷有益:

宋太宗规定每天阅读三卷书,一年后改名为《太平御览》,强调读书有益。

惊弓之鸟:

更羸不用箭射下飞雁,因为知道它受过箭伤,害怕再次被射中,后成为成语,形容经历过惊吓的人非常敏感。

华而不实:

赢姓人因阳处父相貌堂堂而投奔,但后来发现其言论讨厌,最终分手,讽刺外表华丽而实质空洞。

凿壁偷光:

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成为成语,形容刻苦读书。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成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守株待兔:

宋国有人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撞死,讽刺不劳而获的行为。

狐假虎威: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后成为成语,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宣称自己的矛和盾都能穿透任何东西,结果被人质疑,讽刺说话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希望船停下来后能在同一位置找回剑,讽刺不知变通。

画蛇添足:

楚国有人分酒,一人分得酒后,觉得不够,又给蛇画了脚,结果反而输了酒,讽刺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