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安全陷阱有哪些

思维教育馆 · 2025-01-04 12:44:59

考研安全陷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考研资料买卖陷阱

骗子自称专业学长或学姐,但提供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

存在付款后资料未发送或发送后对方删除好友的情况。

建议在交易时通过开视频验证对方身份,先看部分资料再付款。

“保证录取”陷阱

骗子在初试前兜售“内部资料”,初试后谎称可以提前查分或利用黑客技术查分。

在复试环节声称“复试包通过”或“调剂包通过”,并通过收取改分费、联系费等方式诈骗。

建议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假装官方,保录对赌

骗子谎称是招生单位,发布“人招满了”、“复试没名额了”等虚假消息,引发学生恐慌,从而诈骗钱财。

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招生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保证。

销售考研资料诈骗

骗子在网上兜售所谓的“考研真题”“试题答案”,有的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平台、贴吧、QQ交流群等散布虚假信息。

建议到正规交易平台购买考研资料,避免贪图便宜选择未知网站。

调剂诈骗

志愿落榜的考生在调剂时接到电话,声称某学校提供调剂服务并保证能够顺利录取,只需通过他们提供的网站缴纳费用。

实际上,调剂并不存在所谓的“包过”情况,考生需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调剂。

钓鱼网站型诈骗

骗子制作钓鱼网站,诱导考生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查分或购买资料,最终导致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建议仔细分辨网站真实性,避免输入敏感信息。

超前的考研调剂诈骗

骗子利用考生对“潜规则”的侥幸心态,提供所谓的“调剂服务”并声称有“内部渠道”,明码标价,承诺“不过就退费”。

建议考生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调剂信息,勿轻信未经证实的承诺。

免考入学获双证

部分公司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宣称可以通过免考或特殊渠道获得研究生双证,这些信息均不属实。

建议考生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研究生入学政策,不轻信虚假宣传。

考试包过

部分辅导机构和自媒体宣称可以通过交钱实现包录取或协助保毕业,这些均为虚假承诺。

建议考生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途径进行考试和录取。

保研(推免)政策大变化

部分辅导机构和自媒体编造散布关于保研政策变化的虚假信息,误导考生。

建议考生通过官方渠道了解保研政策,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总之,考研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以保障自身权益和安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