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不齐备
需要了解报考院校所要求携带的资料,并带全。例如,统考考生(应届本科毕业、往届本科毕业生)需要准备准考证、毕业证、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查验学生证)、身份证、在校历年学习成绩单(加盖教务或人事部门公章),并准备相关复印件。
未全面知晓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课笔试、外语听说能力等,不少院校也将心理测评放到复试内容当中,同时举止表达和礼仪等方面也在考查范围之内。考生应全面掌握,及早准备。
没有自我特点
面试前应避免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找资料背诵,这样会给面试官留下背书痕迹,显得没有独特见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回答问题没有逻辑性
无论是专业类问题还是普通问题,都要分点回答,采用总分总或分总的回答逻辑,避免东一句西一句的回答,这样会让老师觉得思维逻辑薄弱。
答非所问
如果因为紧张没能理解老师的问题,可以尝试多次询问以获得明确答案,但不应多次答非所问,这样会让老师觉得沟通困难。
对不懂的问题装懂或胡编乱造
不诚实回答问题涉及人品问题,如果确实不了解问题,应坦诚说明,并引导到已准备过的内容上。
知识面过窄
复试中应尽可能全面回答老师的问题,结合知识点和事例进行阐述,避免只从一个知识点出发。
内容过于详细和啰嗦
回答问题时应找准关键点,深入分析阐述,避免泛泛而谈。
只顾自己表达观点态度,不懂老师想要什么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倾听老师的意图,不要打断老师的提问。
心态不好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压力过大影响复试成绩。复试不仅考察专业知识,还考察综合素质,因此应尽力而为。
自我介绍平庸
自我介绍应直入主题,展示学术生涯规划、学术经历和相关成果,避免过于谦虚。
突然联系导师
与导师联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如通过邮件或提前预约电话,不要直接打电话或登门拜访。
复试之前不准备
复试是导师真正看到实力的环节,应充分准备,避免相信“不用怎么准备就能考上”的说法。
轻视复试
复试权重逐渐增加,应重视复试准备,不要将其视为走过场。
夸夸其谈
回答问题时要诚实,不懂装懂,如果确实不懂就坦诚说明。
随意离开
复试期间不要随意离开,如有非考试相关举动,一定要告知老师。
讨论复试考题
不允许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向他人透露考试内容,更不得将试卷、答案转发给他人。
录音
禁止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录音录屏,一旦被发现,可能影响复试成绩甚至取消录取资格。
复试材料造假
提交的材料应真实,不要造假,一旦被发现,可能会取消复试资格或名次。
带电子产品
线下复试最好不要带电子产品,如手机、耳机等,以免影响考试纪律。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在2021年考研复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