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一志愿上线考生生源充足,不接收外院调剂生,仅接受医学院内的二级招生单位间的调剂。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总体生源充足,不接收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考生调剂,生源不足的专业只能从报考且超过学校控制线的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的相近专业考生中调剂。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2023年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不接收校外调剂申请,个别生源不足的专业可从校内相同或相近专业调剂。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生源充足,仅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工商管理专业(1251)EMBA方向接收校外调剂。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原则上不开展校内跨学院调剂,仅个别非全日制专业接收校外调剂生。
南京大学商学院:
南京大学商学院不接受任何理由的破格申请和调剂申请。
中国科学院大学:
自2023年起,除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研究所外,其他所有培养单位的所有专业均不再允许接收报考校外硕士的调剂考生。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各学科、专业均不接收调剂。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024年不接受调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科试验班类(中法航空试验班)计划5人,不接收调剂。
北京理工大学:
工科试验班计划45人,中外合作会计学专业计划3人,不接收调剂。
中央民族大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中外合作(海南校区)计划70000元/年,不接收调剂。
北京师范大学:
录取优先级为第一志愿上线复试合格考生>调剂复试合格考生,许多学院直接不接受校外调剂。
天津大学:
各学院(部)对参加复试合格的考生先录取报考第一志愿考生,再录取调剂考生。
上海电力大学:
各专业第一志愿上线复试合格考生优先,所有复试合格考生按专业依总成绩的高低排序。
上海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方向生源相对不足,但未明确说明是否接收调剂。
中央财经大学:
全日制专业均不接收任何调剂复试考生。
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明确表示不接收校外调剂生,建议考生在报考这些学校时要特别关注其招生政策和一志愿生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