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有哪些考研

图灵教育 · 2025-01-06 10:40:30

德育原则包括:

导向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求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以及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求包括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包括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同时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知行统一原则:

指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加上参加实践锻炼,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包括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指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同时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要求包括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指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要求包括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使教育影响一贯性、连续性、系统性。

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要求包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长善救失原则:

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要求包括善于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包括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注重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这些原则在考研中可能会频繁出现,建议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