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骗局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手段:
虚假承诺 :不法分子会以“保证录取”、“内部关系”等虚假承诺来吸引考生。他们利用考生的急切心理和对考研的不了解,让考生误以为只要花钱就能买到考研捷径。伪造材料:
为了让考生相信他们的能力,不法分子可能会伪造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等材料,让考生误以为自己已经被成功录取。
利用“考研VIP通道”:
犯罪团伙利用网上教育培训直播、朋友圈推广等方式,暗示自己掌握考研科目中困扰很多考生的外语考试通道,并在“一对一”私聊中反复透露“已打通关系”、“可提前获取答案”等细节,在取得考生信任后,向每位考生收取高额的“包过”费用。而所谓的培训也仅仅是几份历年考题和一两段经验介绍视频。
玩转考生心理:
发放设备、诱导作弊。已缴费参加“培训”的考生在报名前,需按照犯罪团伙的要求在对应考试地点缴纳、办理相关保险,然后报名参加考试。开考前夕,该团伙会在指定地点将“作弊器材”交给考生并培训其如何使用。多数考生因前期付出了大量钱财、精力,最终选择铤而走险实施作弊行为。
冒充高校老师:
骗子冒充高校老师提供所谓的考研内部资料,是诈骗分子的一种手段。骗子还会盗用考生的社交账号,然后更改考生的名字与头像,与家长联系称要报某名牌大学内部培训班,并引导家长添加所谓老师的联系方式,进行所谓的报名和缴费。
高价贩卖考研资料:
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兜售所谓“考研真题”“试题答案”等,有的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散布“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诱惑信息。
制造假象:
有的考生会制造报名人数爆满的假象,通过建假群、散布谣言等手段,劝退其他想报考的同学,以减少自己的竞争压力。
建议
考生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考研资料和信息,如各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网站、微信公众号等。
不要轻信所谓的“内部资料”、“包过班”等虚假宣传,避免上当受骗。
认真备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寄希望于捷径。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或相关部门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