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不需要先考虑导师。以下是详细解释:
考研阶段划分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在初试之前,考生主要关注自己的考试准备,包括选择院校、专业等,而无需考虑具体的导师。联系导师的最佳时机
初试前:
虽然有些考生可能会尝试提前联系导师,但这并不是必须的,且导师可能不会回复或只是鼓励考生好好准备初试。
初试后两周: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了一定的估计,如果感觉考得不错,可以开始联系导师。这有助于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并且可能获得一些初试指点。
复试前:进入复试阶段后,联系导师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此时导师更有可能回复考生的邮件或电话。
导师选择流程
部分学校:在硕士研究生报名时就要填写选择的导师,这种情况较少见。
绝大部分学校:在复试被拟录取后,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来确定导师。考生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前联系心仪的导师,增加录取几率。
联系导师的好处
提前了解专业方向:联系导师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报考专业的重点考察点,为复习提供指导。
加深印象:提前联系导师可以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有助于提高复试录取几率。
建立关系: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对研究生生涯很有帮助,包括科研指导、学术资源等。
综上所述,考研之前并不需要确定导师,但考生可以在初试后两周开始联系心仪的导师,以增加录取机会。同时,选择导师时,考生应重点考虑研究方向、导师的人品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