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文学写作的拟题技巧如下:
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将话题扩充为短语或句子,从而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例如,以“选择”为话题,可拟为《那次,我选择了放弃》、《选择挫折》、《无悔的选择》。
巧点化,妙趣横生
引用或化用人们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熟语、书名、广告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能让文题显得别致,使人产生亲近感。例如,以“读书”为话题的《想说再见不容易》,以“牵挂”为话题的《牵挂你的人是我》。
妙修辞,匠心独运
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法,不但可以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而且能传递出拟题人的褒贬之情,显现出拟题人的一定的语言功底。例如,以“亲情”为话题的《母爱是一把小伞》,以“青春”为话题的《长发长,短发短》。
数学式,耐人寻味
借助数学公式或数学关系拟题,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7+1?8》,作者用“1”代表体育课,“7”、“8”代表课堂学习的时间,“7+1?8”,意在强调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它比“要重视体育课”之类的题目要新颖活泼得多。
用疑问,巧设悬念
用问句做题,能一下子抓住阅卷人的心,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例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新视角,别开生面
通过逆向思考,拟出有穿透力的违反常情或促人想象的题,发人之未发,自然会别具一格、启人深思。例如,《假如我是你》。
老故事,演绎现实
利用大家熟知的故事或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演绎,赋予新的意义。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现代社会的对比。
精准拟题,引人入胜
从古今中外名文佳作或生活现象中汲取灵感,巧妙拟题。例如,“教育的灯塔:从孔子到杜威的智慧之光”。
创新视角,选择独特角度切入
选择独特角度切入,例如,“当教育遇见科技: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注意形式美
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例如,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母亲?父亲?》。
“把”字拟题法
通过明确的动作表达,突出主题和行动。例如,把奉献写在岗位上,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这种标题结构清晰,语句简洁,既体现了所讨论主题的直接性,又带有动感,能让读者在一瞬间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用”字拟题法
通过动作和形象的结合,描绘出一个更为立体的主题。例如,用光影镌刻精神丰碑,用拼搏奏响生命之歌。这种标题不仅仅是在描述,更是在传递一种情感和理念。
“是”字拟题法
通过简明的陈述,明确表述文章主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例如,种树就是种希望,努力拼搏是最美姿态。这种标题简练有力,直接打动人心,是考场上常用的撰写标题策略之一。
“让”字拟题法
主要通过引导性的叙述,倡导一种共识或行动,进而引发读者的认同感。例如,让城市更有温度,让青春梦想飞得更远。这种标题通常可以用来表达对美好愿景的期待。
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
例如,以“父辈”为话题,拟出标题:《奋斗不已的父辈》、《假如我是父辈》、《父辈——艰辛的一代》、《父辈就是传统》、《我们怎样对待父辈的经验和教训》等。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使考研文学写作的题目更加吸引人、具有创意,从而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和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