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钱包可能遭遇的骗局包括以下几种:
销售考研资料诈骗
骗子会在网上兜售所谓的“考研真题”“试题答案”等,有的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平台、贴吧、QQ交流群等散布“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诱惑信息。待学生付款后发现被骗时,商家早已“人去楼空”。
保证录取诈骗
一些骗子声称认识研招办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内部渠道”加分诈骗
骗子谎称自己是“招生办老师”,表示可以帮助受害人拉“内线”,给予受害人加分以及优先录取的特权,以此为由骗取钱财。
花钱改分数
一些考生会收到“花钱改分数”类似的短信,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阅卷工作遵循严格的保密流程,因此考研改分数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
钓鱼网站诈骗
不法钓鱼网站会冒充官方渠道,要求考生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查分,从而泄露个人信息或造成财产损失。
出售作弊器材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QQ、网页等平台散布销售带有屏幕的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广告,声称器材可以通过安检,并承诺在考试过程中会有“考试高手”帮助作答,同步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过关。
“枪手”代考
诈骗分子会承诺只要考生提前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通过办理假准考证,安排由“枪手”代替考生参加考试,但待考生缴费后,诈骗分子便逃之夭夭。
超前考研调剂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部分考生轻信考研有“潜规则”的侥幸心态,伪装成考研培训机构,打着考研调剂的招牌,为考生提供“调剂服务”,甚至声称有“内部渠道”,对学校、专业进行明码标价,承诺“不过就退费”。
建议:
考生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考研资料,如官方发布的资料或知名培训机构的公开课程。
不要轻信所谓的“内部资料”和“保证录取”的承诺,避免上当受骗。
对于任何需要预先支付大笔费用的服务,特别是涉及“包过”等敏感词汇的服务,要特别小心谨慎。
保持警惕,遇到可疑信息及时报警,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