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可以选择的学校包括以下几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明确写出,1057中医专硕不允许跨考,学硕有部分专业可以跨考,例如中医文化学、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外语、健康管理学等专业,专业课为611基础医学综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
1057中医专硕不允许跨考,学硕100503中医医史文献接受指定专业跨考,专业课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安徽中医药大学:
跨考的同学只能报考学硕中西医结合基础(代码100601)专业,但考生需具有医学或生物学教育背景,除此之外,1005Z2中医文化学也同样支持跨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顶尖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一流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南京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知名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重要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长春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山西中医学院:
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推荐度较高。
湖南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知名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成都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知名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中国中医科学院: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顶尖的中医研究机构,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首都医科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知名的综合性医科大学,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甘肃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重要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厦门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综合性强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贵州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重要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河南中医药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高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重庆医科大学: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知名的综合性医科大学,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北京协和医学院:
未详细列出具体跨考政策,但作为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通常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
建议: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学硕专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适合跨专业的考生报考。
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学硕士难度较高,但其他学硕专业如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专业支持跨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通常也会有较为宽松的跨考政策,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