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采访时间:2013年
采访内容:
张强在2013年通过考研成功被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录取。他选择跨专业考研是因为热爱电影,并且认为只要结果可以接受,就去做。他在大二时学习传播学的双学位,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最终成功。他认为跨专业考研的结果只有两种:考上或没考上,两种结果他都能接受,因此并不害怕。
王海湾
采访时间:2018年
采访内容:
王海湾在2018年以393分的高分考取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笔试和面试均获得第一名。他选择跨专业考研是因为本科专业是家长选择的,而研究生专业则是因为他有文科背景,对政治有优势,并且希望继续深造。他备考期间非常努力,禁绝一切娱乐活动,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最终成功。
马小天
采访时间:2024年
采访内容:
马小天是长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决定跨专业考研,报考了中山大学金融管理方向。他选择跨专业是因为认识到单纯的技术能力不足以应对行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陈玲
采访时间:2024年
采访内容:
陈玲在广州工作了13年,从事汽车研发岗位,她选择跨专业考研,报考了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便更好地突破事业瓶颈期。她每周都会花至少两个晚上和周末其中一天备考,为目标冲刺。
张璟仪
采访时间:2024年
采访内容:
张璟仪本科学习英语专业,今年选择“二战”华师心理学专业。她选择跨专业考研是因为喜欢心理学专业,尽管零基础学习心理学有一定难度,但她已经有一年的备考经验,对知识体系和考试流程更加熟悉。
李天柠和宫雨彤
采访时间:2024年
采访内容:
18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姐李天柠和宫雨彤分享了她们的考研经历,建议同学们在考研前做好准备,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只根据社会潮流和个人喜好。她们还提到,跨专业考研的目标规划尤为重要,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在考研之路上坚持不懈。
杨杰博士
采访时间:2024年
采访内容:
杨杰博士提供了跨专业考研上岸同学的数据报告,并建议同学们明确自己的考研方向,有具体的规划。他强调,跨专业考研需要走出本科学习的“舒适圈”,转变思维方式,主动搜集新专业的行业动态,拓展知识领域。
这些采访内容表明,跨专业考研虽然面临挑战,但只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和努力备考,就有可能成功实现自己的学术和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