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古建术语,以下是一些关键术语及其解释:
官式建筑:
按照宋代《营造法式》或清代《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建造的古建筑。
宝城宝顶:
地宫封土周围用砖石砌筑的圆形墩台称为“宝城”,封土坟丘称为“宝顶”。
方城明楼:
下部用砖石砌成的方形墩台为“方城”,上部重檐歇山顶的碑楼为“明楼”。
草栿:
平棊上看不见的栿,制造粗略,未经艺术加工,故称为草栿。
翼角:
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
抹角梁:
在建筑面阔与进深成45度角处放置的梁,似抹去屋角,起加强屋角建筑力度的作用。
塔:
pagoda,琉璃塔为glazed stupa,舍利塔为dagoba或sarira stupa(用于佛教圣物舍利子的塔)。
驳岸:
沿河叠石而成的,用于挡泥土的墙。
锁口石:
驳岸顶砌筑的一层石材,也叫压顶石。
挑筋石:
挑出驳岸的石挑梁,可在其上建造房屋或作台阶。
须弥座:
台基的一种,其露出地面部分叫做台明,台明做法讲究,有束腰和上下枭、上下枋等线脚及雕饰等。
露台:
在建筑物前面凸出一块矩形平台,上边无屋顶,庙宇中放香炉、经幢等物,低于房屋台基。
副阶:
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四周围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卷杀:
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斗拱:
用于支撑屋檐出挑部分的大木构件,有不同形式和名称,如七踩斗拱、三踩斗拱等。
面阔、进深、间:
面阔与进深是中国建筑的专用名词,用以度量建筑物平面宽度的单位。间指的是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
瓦当、滴水:
瓦当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滴水防止雨水回流,两者保护屋檐,避免椽子腐烂。
三砖五瓦:
布瓦屋面正脊做法术语,正脊由“三砖”和“五瓦”八层组成。
一顺一丁:
古建筑路体砌筑方法之一,每层砖以一横一纵交替垒砌。
天井:
墀头看面正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
天沟:
两座建筑并列相交的屋面上,前面建筑后坡与后面建筑前坡交汇处,用于排水。
五花山墙:
悬山式建筑山墙常见的一种组砌形式。
这些术语涵盖了古代建筑的不同方面,包括结构、装饰、构造方法等。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