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政治中,近代史纲要部分涉及的不平等条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不平等条约及其要点,这些信息可能会在考研政治中出现:
《南京条约》(1842年)
内容: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
影响: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1858年)
内容:增开多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航行、外国公使驻京等。
影响:外国侵略特权扩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
《北京条约》(1860年)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领事裁判权等。
影响:西方列强进一步获得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加深。
《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影响: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
《辛丑条约》(1901年)
内容:巨额赔款、拆毁炮台、划定使馆界、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反帝组织等。
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十一条》
内容:涉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要求,包括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影响:加剧了中日矛盾,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
在准备考研政治时,考生应关注这些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际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