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复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和要点:
盲审程序
送审方式:盲审通常是将论文匿名送审,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以确保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送审比例: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的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具体比例由各校自行制定。
送审份数:硕士研究生每人送审二份论文。
盲审内容
选题与摘要:评审专家首先会看选题,如果选题不合理,可能会直接判定为不及格。摘要应体现出学生的学术水平,规范写作且无错别字。
目录结构:评审专家会检查论文的目录结构,是否有逻辑错误、重复前人研究、对策建议无针对性等问题。
内容审查:内容审查一般不会细看,但会选个别段落阅读,主要看内容是否紧密围绕标题,语言是否通顺连贯。
注释与参考文献:评审专家会检查文献级别和相关性,引用文献应准确、相关且量适中。
盲审标准
通过标准:若盲审意见均为A,可以进行论文答辩。若出现B但未出现C或D,需根据意见修改论文并填写修改情况说明表。若出现一个C和一个D,则需再聘请两位专家进行增评,增评结果未出现C或D后方可答辩。
不通过标准:若盲审意见中出现两个C或一个D,则视为盲审失败,不能参加本次答辩,需顺延到下一次答辩。
盲审后的修改与申诉
修改要求:盲审未通过的学生需根据盲审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并填写修改情况说明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再次申请答辩。
申诉机制:若学生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诉,但需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
注意事项
论文质量: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创新点和工作量,研究内容应深入探讨,逻辑清晰,数据分析方法得当。
学术规范:论文应遵循学术规范,避免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格式和语言表达也应符合要求。
总之,硕士研究生论文盲审复审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旨在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学生需认真对待盲审过程,根据评审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论文,以提高答辩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