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绩专业课学校压分是一个 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判卷标准不同,导致考研分数只能在同学校同专业间“相对”排名比较,而不具有全国统一的“绝对”横向可比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较好、教育资源集中、优质大学数量较多的地区,如我国中部、东部、南部地区,由于考研报考人数较多,竞争激烈,判卷标准会相对较高,从而使得考生的成绩相对低一些。因此,有人将我国分为考研的“旱区”和“水区”,其中“旱区”即阅卷严格,平均分相对较低的省份。
学校差异:
由于考研的专业课通常是由各高校自主命题,而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由于要考虑到招收人数、报考人数、生源质量等问题,会设置不同难度的专业课试卷。这个标准无法做到全国统一,导致不同学校的专业课难度和评分标准不一致。例如,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专业课难度较高,而一些需要靠调剂才能招满学生的学校专业课难度则相对较低。
主观性:
专业课评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尤其是手绘等主观性很强的科目,这使得评分标准难以统一。一些学校可能在阅卷时故意压低分数,以达到提高选拔线或筛选出特定生源的目的。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在2018年吉林省招生理科最低分是582分,超过一本线49分,有观点认为学校通过压低一志愿考生的专业课分数,尽量让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无法上线,从而名正言顺地招调剂考生。
竞争压力: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地区和学校,为了提高选拔质量,可能会采取压分的方式。例如,北京地区的高校普遍存在压分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的报考人数较多,需要提高复试分数线以筛选出更优秀的考生。
建议
了解目标学校的评分标准:
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应充分了解目标学校的专业课出题难度和评分标准,以便更好地评估自己的备考策略。
重视复试准备:
即使专业课成绩压分,复试仍然占有重要比例。考生应重视复试的复习和准备,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保持客观态度:
对于压分现象,考生应保持客观态度,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不实言论,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权益。
寻求帮助:
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有疑问,可以向学校或相关机构寻求帮助,了解评卷的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