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在考研之前复试问题中提到了以下几点:
用英语做自我介绍
这个环节主要是考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以及演讲能力,导师通过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可以有基本了解,所以大家在准备自我介绍时一定要重视。
评价自己的缺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缺点,而当导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其实并不想知道同学们的缺点,而是想看到同学们改正的决心。另外太过老实的回答也会引起导师的反感,例如说自己太懒或者自律性不强等,这些错误的回答可能会导致自己考研失败。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或学校
这个问题是历届考研复试的高频问题,其实考官提出问题是有小心思的,主要是想观察同学们情商的高低,如果同学们直说为了就业或者父母要求,恐怕是“忠言逆耳”,一般导师也不太喜欢这类型的学生。
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或打算
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考验的是同学们有没有主见和目标,设立目标的学生往往拼劲更强,当然目标也要契合实际,这样才能受到监考老师的重视。如果自己感觉比较迷茫,那恐怕会影响上岸几率。
提前和研究生导师沟通和交流
因为今年考研人数众多,到时候复试的人也会特别多,可导师需要的名额是有限的,那么提前跟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让老师对自己更加重视,一旦能够与导师建立起好感,那么复试时就不会太过陌生,成功的几率自然会更大。
利用时间去了解考研学校的研究生导师
可以咨询学长学姐,最好要搞清楚导师是搞那些领域的研究,同样也要明白老师的做事风格,当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复试时可以针对性的“投其所好”,这样能有效提升自己考研成功的几率。
考研复试时的穿着以及礼仪问题
这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最好穿的正式一些,如果太过随意可能会让自己丢分,另外礼仪方面也要得体,但不要总是太过谦虚,该展现能力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
避免三种行为
答非所问:当导师提出问题后,个别同学总是急于表现自己,专门把话题扯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可这会给人造成一种答非所问的印象,对导师而言没听到有用的话,还浪费时间,自然会产生反感情绪。
不懂装懂:其实每一位导师在提问题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少提到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问题,如果同学们对问题的回答不了解,还家长自己很懂,一眼就会被导师识破,这样做完全没有意义,倒不如大方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努力学习。
质疑导师问题:这类型的学生虽说是极少数,不过一旦出现这样的行为,基本都要被导师淘汰的。其实每一位导师在了解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可能也会聊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事情,以此来考研学生的情商,如果大家觉得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并质疑导师,很明显就成了低情商的表现。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考生在考研复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提高成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