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骗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销售考研资料诈骗
骗子在网上兜售所谓的“考研真题”“试题答案”等,有的甚至包装成社会培训机构,通过网络平台、贴吧、QQ交流群等散布“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诱惑信息。待学生付款后发现被骗之时,商家早已“人去楼空”。
保证录取诈骗
骗子声称认识研招办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破格录取”,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威逼利诱考生,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内部渠道”加分诈骗
骗子谎称自己是“招生办老师”,表示可以帮助受害人拉“内线”,给予受害人加分以及优先录取的特权,以此为由骗取钱财。
钓鱼网站诈骗
不法钓鱼网站通过在考研相关信息群中暗地“潜伏”,或披着二维码、跳转小程序等“马甲”涌进考生的手机。若考生没有经仔细分辨就进入钓鱼网站,输入准考证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信息进行查分,不但会泄露个人信息,甚至还会有财产损失的风险。
超前考研调剂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部分考生轻信考研有“潜规则”的侥幸心态,伪装成考研培训机构,打着考研调剂的招牌,为考生提供“调剂服务”,甚至声称有“内部渠道”,对学校、专业进行明码标价,承诺“不过就退费”。
虚假培训及辅导班
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培训和辅导课程,声称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帮助考生提高分数。这些课程往往价格高昂,却提供的内容却不值一提。有些甚至会利用知名导师的假名进行宣传,吸引无知的学生报名。
假冒信息员
网络上有些自称为学姐、学长的人会主动联系考生,向他们提供“独家信息”或“考试秘籍”。实际上,这些信息常常毫无实际价值,甚至可能是故意误导的谎言。
代考骗局
在考研中,一些考生由于压力或时间不足,可能会寻求代考服务。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法,而且风险极大。如果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包括取消考试资格甚至是法律责任。
非法资料出售
一些人在网络上非法出售考研真题、复习资料,声称其内容特别可靠,能够帮助考生拿到高分。然而,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价值都得不到保障,且购买这些资料的行为本身也是违法的。
考研“保过班”
针对备考的研考生,不少教培机构推出了各类辅导班。一些机构为了吸引考生报名,对外宣称有“内部资源”,可以提前给考生考试答案,或提前给考生划定考试范围,保证考生提前通过初试、复试。假如初试、复试不通过,全额退费等。事实上,这些“保过班”背后,不过是考研辅导机构虚假宣传,实施诈骗的一种手段。
考生应提高警惕,避免轻信这些骗局,选择正规渠道获取考研资料和信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